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宝库中,站桩作为一种独特的养生与修炼方式,源远流长,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用价值。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身体锻炼方法,更是一门追求身心合一、知行合一、天人合一的高深学问,集内外兼修、性命双修于一体,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图片
本文作者 伍明老师
站桩的历史渊源与发展
站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,其起源与中国古代的哲学、医学、武术等领域紧密相连。早在西周时期,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中就有对站桩养生法的记载,如“圣人抱一、独立不改、周行不殆”,虽未明确提及“站桩”之名,但已蕴含了站桩养生的核心思想。汉朝的《黄帝内经》亦有“提挚天地,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”的描述,将站桩视作防治疾病的健身术,强调了“静养”与“独立守神”的重要性 ,为站桩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东汉三国时期,道教气功养生学兴起,桩功作为气功的一种,形成了其养生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。南北朝梁武帝时期,天竺国达摩西来传播佛教,将“洗髓易筋之法”传入中国,被习武者融入站式练功法,进一步完善了站桩功。唐宋时期,习武之风盛行,各门派积极探索武术派系的基本功练习方法,桩法也随之演变出金刚十二式、罗汉十八式等多种形式。南宋名将岳飞以桩功为基础,结合枪式创立“心意拳”,并著有《九要论》,推动了站桩在武术领域的发展与传承。明朝时期,站桩被各门派广泛吸收融合,成为拳术健身的基础。然而,在重文轻武的清朝,知晓桩功梗概的武术家逐渐减少,站桩的传承面临一定困境。
直到民国时期,武术家李洛能将桩功传于郭云深,郭云深又将其全盘授于王芗斋。王芗斋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,广泛吸收各派拳学精华,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意拳站桩功训练方法,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,使站桩这一古老的练法得以重新焕发光彩,日趋完善并广泛传播。
站桩的分类与特点
站桩根据其应用领域和修炼目的的不同,可分为武家桩、医家桩和道家桩三大类,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效。
武家桩:武家桩是习武之人追求技击拳劲的重要训练方法,明清以后又细分为内家拳所站的内家桩和外家拳所站的外家桩,且按地区分为南方桩和北方桩。武家桩的桩式丰富多样,如浑元桩、马步桩、三体式站桩、弓步桩、钳羊桩等。其中,马步桩是武术中最基本的桩步,有“入门先站三年桩”“要学打先扎马”的说法,练习时双脚分开略宽于肩,呈半蹲姿态,形如骑马般稳固,可壮肾腰、强筋补气、调节精气神,增强下盘稳定性和平衡能力。浑元桩则是大成拳所有桩法的基础,练习时神态自然,平心静气,双脚站立方式多样,通过特定的姿势调整,可使身体达到一种混元的状态,为后续的武术修炼奠定基础。
图片
武家桩
医家桩:医家桩是中医学家为自身摄生所站之桩,至汉代分离出导引术和五禽戏。马王堆导引术根据出土的《导引图》创编,以循经导引、行意相随为主要特点,动作围绕肢体开合提落、旋转屈伸、抻筋拔骨进行设计,通过条畅气机、通行气血,达到形、气、神三为一体的练功境界,对身体保健、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。五禽戏由华佗创编,其动作编排仿照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的形态和神韵,每戏两动,共十个动作,能锻炼人体的各个部位,调节身心,增强体质,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图片
医家桩
道家桩:道家桩是道家或丹家修道修心的重要方式,分离出坐禅和站禅。站禅时,两脚开立与肩同宽,脚尖稍向里扣,两臂抬起与肩同高,五指自然分开,掌心相对,形如抱球,随后两手缓缓下行落于下腹,中指点接,掌心向里,身体端正,两眼微闭,目视鼻尖,意守丹田。通过这种方式,修炼者能够排除杂念,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,实现与天地自然的沟通与融合 ,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升华。
站桩如何实现身心合一
身心合一是站桩的重要目标之一,意味着身体与心灵的高度协调统一、内外平衡。要达到这一境界,需从多个方面入手:
意识回归身体:在站桩过程中,练习者需摒弃外界的干扰和杂念,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身身体的感受上。从头部开始,逐步向下感知颈部、肩部、手臂、胸部、腹部、腰部、腿部直至脚部,觉察每个部位的紧张与松弛状态,有意识地放松紧张的肌肉,让意识与身体的每一个细节紧密相连 ,实现身心的初步融合。
呼吸与身体协调:呼吸是连接身心的桥梁,通过自然、平稳、深长的呼吸,能够调节身体的气息,使心神安定,促进内在气机的顺畅流动。站桩时,将气息缓缓沉入丹田,感受腹部的起伏,随着呼吸的节奏,身体逐渐放松,进入一种宁静而专注的状态。每一次呼吸都仿佛是对身心的一次洗礼,让身体与心灵在呼吸的韵律中达到和谐统一。
放松与稳定并存:站桩时,身体既要保持放松,以便更好地感受气血的流动,又要维持一定的稳定性,如同扎根于大地的树木一般。通过双脚的稳固支撑,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,仿佛双脚生出根须,牢牢地抓住大地。同时,身体上部保持轻松、松散,做到上松下实、气沉丹田,在放松与稳定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,使身心处于一种和谐的动态之中。
心境的安宁:身心合一的最终境界是内心的宁静、无欲。在站桩过程中,逐渐放下对外界事物的执着和追求,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,专注于当下的感受,实现内观自身。通过长期的站桩练习,减少身体的紧张和能量消耗,让心灵得到深度的放松和滋养,达到一种空灵、宁静的状态,使身心逐渐趋向和谐统一。
站桩与知行合一
知行合一是站桩实践中所体现的重要哲学理念,它强调在站桩过程中,不仅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方法(知),更要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实践(行)来体悟站桩的精髓,实现身心的全面提升。
理论指导实践:站桩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,包括姿势要领、呼吸方法、意念引导等方面的知识。练习者首先需要了解这些理论知识,明白站桩的原理和目的,如通过特定的姿势调整可以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,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增强气息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等。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,才能进行有效的站桩实践。
实践深化认知: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,还需要通过实际的站桩练习来深化对站桩的认知。在实践过程中,练习者会逐渐体会到身体的各种变化和感受,如气血的流动、肌肉的放松、内心的平静等。这些亲身体验能够让练习者更加深刻地理解站桩理论的内涵,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,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站桩方法。
身心的全面修炼:站桩的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知识与行动的结合,更是身心的全面修炼。在站桩过程中,练习者通过身体的锻炼和心灵的调适,逐渐培养出坚韧的意志、专注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。这种身心的全面提升不仅有助于站桩练习的深入进行,也能够对日常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,使练习者在面对各种挑战时,能够保持冷静、坚定和从容。
站桩与天人合一
天人合一是站桩追求的最高境界,它体现了站桩练习者与天地自然的深度融合与和谐共生。
顺应自然规律:站桩强调顺应自然规律,无论是姿势的调整、呼吸的运用还是意念的引导,都要遵循自然之道。例如,站桩时的呼吸要自然、顺畅,不要刻意追求呼吸的深度或频率;身体的姿势要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和自然形态,避免过度用力或扭曲。通过顺应自然规律,练习者能够更好地与天地自然相呼应,汲取自然的能量,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。
感知天地能量:在站桩的高级阶段,练习者能够逐渐感知到自身与天地之间的能量交流。当身心达到高度的宁静和放松时,练习者仿佛能够融入宇宙的大环境中,感受到天地间的浩然之气,与天地能量相互交融。这种感知不仅能够增强练习者的身体素质,还能够提升其精神境界,使其对自然和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
实现心灵升华: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仅仅是身体与自然的融合,更是心灵的升华。在这种境界中,练习者超越了自我的局限,达到一种无我、无为的状态,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。此时,内心充满了宁静、喜悦和慈悲,对世间万物都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,实现了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全面提升。
站桩作为一种古老而深邃的养生与修炼方式,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,为人们提供了一条通往身心和谐、精神升华的道路。通过站桩,我们能够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绿洲,修炼身心,提升自我,实现身心合一、知行合一、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,让生命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无论是追求健康的体魄,还是探寻心灵的宁静,站桩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实践,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天载配资-杭州股票配资公司-北京炒股配资开户-配资炒股公司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